时间:2022-10-08 14:41:11 | 浏览:442
◎吴华 本刊记者 刘军民 撰文/摄影
【“年初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省运城市因特殊的地理条件,再加上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其农村环境一直以来难改“脏、乱、差”。近年来,运城市致力于改变这种局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如今,“强、美、富”已成为示范村的新特点。2018年12月到2019年1月,本刊记者走访了运城市闻喜县治下的4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实地感受了一把新农村的新风貌。】
推进“清洁乡村”常态化
近年来,运城市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做了很多工作。市委市政府下力气统筹城乡发展,探索调整村庄结构,实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共享,逐步建设人口集中、产业集聚的新型农村社区。他们组织市、县、乡、村四级机构,整合农委、发改、住建、环保、国土等19个部门,合力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
运城市相继出台了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各项文件和行动计划,编制工作指南和手册,发放到各级相关单位和业务骨干手中。目前,全市39个省级、31个市级、81个县级美丽宜居示范村都根据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建设规划。
为了使村庄环境得到彻底综合整治,运城市除了开展植树造林,改造小气候小环境外,还大力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按照“市推进、县组织、乡实施”的方法,推进“清洁乡村”常态化建设,基本建立了乡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完善了农村清扫保洁和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做到了大街小巷净、房前屋后净、村庄周围净。
陈家庄村书记仇家文在一户村民家里展示干湿垃圾回收箱
同时,运城市也高度重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宣传工作。不仅在网站、报刊和各大媒体平台进行宣传,还将建设美丽乡村的典型经验以简报形式印发,让当地家喻户晓,激发了村民群众建设热情。
目前,运城市美丽乡村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涌现了一大批精品村和示范村,其中:闻喜县新阳庄村被列为2018年运城市美丽乡村“五改”典型村;东姚村被列为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观摩点“六化”推进村;陈家庄是闻喜县革命老区基点村;上镇村在2012年就被环保部评为国家级生态村,2014年被山西省政府评为山西省美丽宜居乡村。
陈家庄村在显眼位置挂着垃圾分类宣传标语
新阳庄:改水、改路、改厕是突破口
2018年12月15日,《环境与生活》记者和闻喜县委宣传部、农办工作人员一起,来到了新阳庄村。在摄氏零下9度的严寒中,村支部书记李小明站在村口等我们。
李小明带着记者一行参观了新阳庄村。据李小明书记介绍,新阳庄村占地面积1950亩,人口421人,年人均收入9000元。村子不算大,但民风淳朴,多年来村民自觉管理村容村貌,是远近闻名的“干净村”。2018年村子投资300余万元建设基础设施,将群众最关心的改水、改路、改房、改能、改厕当作人居环境改善的突破口,取得良好效果。
李书记将全村工作都记在心里,各种数据和情况信手捏来,他一一介绍说,改水项目涉及铺设供水管道、安装水表、建污水管网、修排水沟排水井等;改路即铺设沥青路面,硬化小巷道,建设化粪池,铺设人行道;改房就是修缮村庄房屋,美化墙体;改能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60盏;改厕是厕所管道入户,修建水冲式厕所,同时建了污水处理站一座。这些工作被称为“五改”项目,新阳庄村则被当作“五改”典型。
李书记最后表示,新阳庄村将继续以“五改”为重点,完成剩余污水管网及雨水排水管道建设、112户的水冲式厕所改造、水窖建设和村委会改造等工程,将村庄建成闻喜县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村。
新阳庄村民家门口粮满仓
东姚村:绿化率达80%以上
东姚村位于闻喜县东20公里处,有3662口人,耕地5656亩,人均年收入约12000元。据东姚村村主任王新民介绍,东姚村以前设施简陋,2007年村里着手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了村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老年活动室和图书室等场所。2018年又建了文化活动中心,配套设施齐全,现已使用。为了让村民有锻炼场所,又建设了文体广场。
现今,该村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已先后投资500余万元推进“六化”建设。所谓“六化”是指街巷硬化:对主干道、小巷的上下水管网、粪污水管网进行统一规划,铺设沥青路面,小巷道硬化全部到位,建设化粪池560个,基本保证户户有化粪池;村庄绿化:种植海棠和红叶石楠,乔灌结合,绿化率达到80%以上;路灯亮化:安装节能路灯164盏,实现夜间行路光照无死角;村庄美化:主街道墙体粉刷,建休闲木质亭,人行道路岩石铺设,建樱花园、月季园;环境净化:农户实行垃圾分类,垃圾专用车每天定时运转垃圾,做到垃圾不落地,乡村更美丽;弘扬文化:改建标准化幼儿园、小学各一处,修建党员活动室、文化礼堂、合作医疗室、便民超市、水塔、文体休闲广场等基础设施,农村面貌发生明显变化。
东姚村人口分布广,区域面积大,村民饮水问题一直是村内工作难点。2017年冬2018年春,村里投资打了深井一眼,铺设管道4000余米,又新建供水机房,改造各户饮水龙头,使全村水管户户到,安全饮水有了保障。
看病难一直是农民生活的突出问题,为了解决村里老人行动不便,2008年村里投资建成合作医疗所,有完善的配套床位、医疗人员。
东姚村大门
上镇村:万吨猪粪无害化处理
上镇村位于闻喜县东部,距县城15公里。全村共有1400余人,1700亩耕地。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以务工和生猪养殖为主,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上镇村依靠农村产业政策,发展特色产业和绿色能源、打造文化产业,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绿色小康村、国家级环保生态村、山西省生态文明村、山西省文明和谐村、全省最美旅游村、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山西省卫生村等称号。
在新农村建设中,上镇村遵循园林化标准,统一设计、施工、规划,重建水、电、暖、配套的现代化新村,改变了村民住房落后的面貌。如今的上镇村街道宽阔、房屋整齐,绿化到位、规划合理。多年努力下,上镇村已建成街心休闲广场、舞台,栽植着2.2万株雪松、法桐、冬青等树种,上水畅、排水通,道路硬化、美化、绿化、亮化全部到位。
近几年来,为解决养殖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村里建立了闻喜县第一个大型沼气站,每年可将1.3万吨猪粪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年产沼气全部免费供给全村300余户使用。
上镇村的双喜门吸引了婚庆等文化产业一条龙服务
上镇村2012年底建成的双喜门远近闻名,门呈双喜,相连一体。在道路两侧建了喜字造型的12生肖和喜字造型的百家姓12个,寓意抬头见喜,进门沾喜,出门带喜,天天闻喜。依托着双喜门的美好寓意,上镇村举办了多届双喜文化节,建了一个以双喜文化为主题的宴会厅、活动中心,形成一个婚庆、婚纱摄影、双喜文化于一体的文化产业链条。
同时,紧跟全国各地发展生态观光园的热潮,2018年上镇村建设了休闲农业生态观光园产业,打造一个集杜仲经济林种植、民俗旅游、双喜文化、农业采摘、休闲娱乐、餐饮住宿、农家乐、垂钓园于一体的生态观光园,不仅能成为集体经济发展的新亮点,还是当地人民的天然氧吧、群众娱乐休闲的“后花园”。
陈家庄村:红色老区光耀门楣
陈家庄村有“河东西柏坡”之称
有着“河东西柏坡”美誉的闻喜县陈家庄村是个红色革命老区,2009年6月26日被命名为闻喜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省各地已有上万名党员干部来这里参观学习。因此,该村成为闻喜县红色革命老区基点村。据资料记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中共稷麓三区区政府、稷麓抗日民主县政府、中共太岳三地委、三专署、三分区司令部等党政机关,都在这里驻扎过;当时的晋南日报社和电台、银行、贸易公司、邮政局等30余家机关单位,也都在陈家庄村办公。陈家庄村还是晋南“三臣”之一崔斗臣的故乡,嘉康杰、柴泽民、金长庚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浴血奋战,开辟了稷麓抗日根据地,为战争胜利作出贡献。
陈家庄村《晋南日报》社旧址
据村支部书记仇家文介绍,目前村里有40余处革命旧址,有关部门正在争取将陈家庄红色旅游开发项目纳入国家扶持项目中。
陈家庄村的英烈纪念碑广场
《环境与生活》杂志记者在村里走访时发现,陈家庄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修建了高大庄严的大门,将各种美好愿景写在门楣上,如源远流长、莺歌燕舞、福德康宁、宁静致远等等。记者偶遇了一位70多岁的老人,她家外墙和大门修建得整齐漂亮,然而当我们夸奖她家时,老人很不好意思地带我们进屋参观了她家的窑洞。原来,她家原本就是比较破旧的窑洞,为了改善居住条件,并且能招一个上门孙女婿,屋里屋外都翻新过,添置了各种生活设施,但“内瓤”仍是窑洞。这一点让老人觉得“表里不一”。其实窑洞冬暖夏凉,这种根据实际情况的改造省钱又有效,是值得推广的方式。
陈家庄村旧窑洞,外墙刷了白漆,建筑外立面贴了瓷砖,但内部仍保持古朴的窑洞原貌。
陈家庄村民很讲究大门气派,这是某户村民的大门。
刚走出这位老人的家门,记者就被隔壁一户有着光鲜亮丽大门的二层建筑吸引了目光。黄色的砖墙、红色的题字,大门洞开,正中题书“莺歌燕舞”四字,颇具气派。记者询问“有人吗”,一位女士笑眯眯地迎了出来。言谈中得知,记者无意中闯入的这户人家,居然是中国首任驻美大使柴泽民的侄女王银风的家,里屋还放着和柴泽民一家的合影。柴泽民是闻喜县人,当年在陈家庄村干革命,也娶了这里的女子为妻。虽然姑父去世了,王银风如今还经常去北京看望健在的姑姑。
中国首任驻美大使柴泽民的侄女王银风站在陈家庄村自家大门前
记者绕着村子走了一圈,修缮一新的现代化房屋、垃圾分类宣传画和革命旧址窑洞、古老院落互为映衬,默默讲述着各自的历史,竟然没有违和感。
本刊原创,转载请联系《环境与生活》杂志。
责编:廖素冰
网编:黄皖婷 崔悦
随着美丽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南陵县烟墩镇霭里村已经成为我市知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在乡村旅游建设的背后,化解矛盾、达成共识、形成合力,离不开法治引领。 10月27日,记者从南陵县烟墩司法所获悉,前段时间,蔼里村大屋村民组部分村民因施工地块所有
腾冲,一座祖国西南边陲的小城,身处横断山脉最西部高黎贡山腹地,地貌奇特、文化多元、历史厚重,充满了梦幻和传奇色彩。亲近腾冲,不光是走遍多姿的山河,更要走向乡村。走进腾冲乡野,漫步于铺满石板的小路,穿过摇晃的竹桥,方才能感知到最动人的腾冲。在
金秋迎硕果,盛世庆丰收,9月23日,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宜昌主场活动在远安县洋坪镇三板桥村举行。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张桂华出席并宣布活动开幕,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欧阳书文致辞,市领导罗毅、李向东、谭业明出席相关活动。我市是全国、
让农村居民收入稳步提升(走进乡村看振兴)——龙安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纪实 安阳融媒记者 申昕 防返贫、强帮扶,兴产业、促就业,夯基础、补短板。2020年年底,龙安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后,区委、区政府乘势而上、接续奋斗,通
项目是推动发展的重要支撑。炎炎夏日,焦作马村区大地万物勃发,处处生机盎然。项目建设蹄疾步稳,掀起新热潮。重大项目接连落子、加速推进,源于马村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精准服务。区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企业调研、召开协调会、开展重点项目观摩活动……今
马村区在“抓大事谋长远”中积势蓄势在“解难题攻难关”中砥砺奋进9月28日《焦作日报》A06版“十三五”成绩单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库容8300万立方米的南水北调冯营调蓄水库工程通过国家水利部审核经济总量、财政收入上档
为切实端正新兵入伍动机,提高预定新兵入伍适应能力,进一步强化组织纪律观念,9月1日,河南省焦作市马村区人武部组织开展2022年下半年役前教育动员大会。人武部上校部长闫冰、上校政委李国栋,中校副部长胡睿及新训骨干、预定新兵等参加大会。会上,胡
时值九月,正是鸡心果成熟的季节,走进交城县庞泉沟镇代家庄村三源生态农业种植示范基地,成片的鸡心果树枝繁叶茂、硕果盈枝、香味扑鼻,果农们往来穿梭,正忙着采摘果实。鸡心果因外表形似鸡心而得名,是海棠果的品种之一,故而又叫“锦绣海棠”,果形秀美,
临渭区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东以赤水河为界与华县相邻,南与西安市蓝田县相接,西与西安市临潼区隔零河相望,西北与富平县接壤,北与蒲城县毗邻,东北与大荔县相连。临渭区东出潼关接中原,西邻西安连西北,距省会西安42千米,距咸阳国际空港45分钟车
【“同步课堂”:明年覆盖青岛乡村学校】同步课堂让不同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全市统一建设740间同步课堂教室,其中农村学校同步课堂教室数量占比80%左右,拥有同步课堂教室的学校总数量占全市学校的70%左右。202